【贤士茶会独家对话】音乐大厨陈辉权:“粤韵细味”香飘岭南

广告位

岭南广府人杰地灵,每多慷慨激昂、贤达高雅之士,武林有“叶问宗师”创咏春风气之先,流行乐坛则有“音乐大厨”陈辉权…

岭南广府人杰地灵,每多慷慨激昂、贤达高雅之士,武林有“叶问宗师”创咏春风气之先,流行乐坛则有“音乐大厨”陈辉权谱粤韵金曲为任。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丰收音乐合作社”的打Band岁月启航,到新世纪传承粤语文化的中流砥柱,陈辉权的“粤”式流行音乐,如越品越入味的老火靓汤,在慢工细火中,煲出专属岭南的传奇香颂!

2025年9月7日,在广州〔贤人序〕人文生活美学集,“贤人序音乐茶会-华语金曲奖品鉴会”系列第二场陈辉权“粤韵细味”专场成功举行,我和著名音乐人李广平、梁天山、羊城网创办人劳震宇及歌手姚斯婷、麦震烁等共同参与研讨及表演,这也是陈辉权入行三十多年来首次系统性的个人音乐作品分享,亦可谓他从乐半生的阶段性回顾与总结。

贤人序人文生活美学集位于世界瞩目、直击全球买家目光的广州国际会展名地,广州CBD核心商圈的海珠区新港东路1000号琶洲吉盛伟邦六层,于2025年5月1日正式开馆。贤人序人文生活美学集与知名的、新锐的当代艺术家、原创品牌、非遗文化等进行广泛合作,举办学术性展览和跨界分享会、美学市集、原创音乐贤士茶会等系列活动。生活美学集发起人方正先生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开展艺术普及活动,今年联同艺术家举行更多精品展览,以多元形式激发公众艺术感知力,让艺术真正融入公众生活。汇集追求美与生活品质的先锋群体,每一期有百位席主与贤士汇聚一堂,包括全国优秀茶人、全国优秀茶道具、各领域生活美学品牌、空间主理人、艺术家、设计师、手作匠人、美食家、传统文化与东方美学研习者及社会各界热爱生活美学的人士。

陈辉权近照

陈辉权是集创作、制作、演唱于一身的音乐唱作人;中国内地第一支粤语原创乐队”丰收音乐合作社”创始人兼社长、主唱兼吉他手;粤语古诗词谱曲兼演唱第一人;其作品《Every day每一天》是内地第一首组合电子舞曲。参与创作制作的专辑80多张,风格穿梭游走于时尚与传统、流行与国风之间。代表作包括中国力量《Every day每一天》、丰收音乐合作社《不再说永远》、交通国《叶问宗师》、刘惜君《羊角花又开》、张振宇《最心疼的人只有你》、郑源《难道是我这辈子欠了你》,近年创作的粤语金曲《讲古》、《岭南醒狮》、《叶问宗师》、《食荔枝》、《爱莲说》广受群众喜欢及业界好评。其中热歌《叶问宗师》全网播放超100亿次。曾推出纯音乐专辑《风月西关》、《暇豫集》,编著及粤语朗诵作品包括与羊城网合作的《粤韵唐诗》(畅销书)、《粤韵宋词》、唱诵大湾区糸列之《粤韵古诗词》、《中华经典古诗词-汉英读诵与创编》,曾担任暨南大学《广州话教学》慕课特邀嘉宾,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华人文经典诵读”主讲嘉宾,22首歌曲被收录于《少儿歌曲考级作品集》。

陈辉权开唱贤士茶会

陈辉权与游威对话

陈辉权与梁天山对话

陈辉权与李广平对话

陈辉权与劳震宇对话

姚斯婷、麦震烁演唱

陈辉权向方正赠送唱片

全场大合照

(以上现场摄影:张晶)

陈辉权创作的作品数量虽非银河沙数,却也纷繁芜杂,本次品鉴会落笔“粤韵细味”,将他最具岭南文化气息的粤语流行歌曲和近年主攻的粤语古诗词吟诵作一倾情展示,现场陈辉权不仅亲自主唱,更请来广东乐坛两位唱将,以巨肺著称的姚斯婷以及“麦王争霸”选手麦震烁一起演绎。当中,既有陈辉权早期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不再说永远》、《老婆靓汤》,广东电视台剧集《高第街》插曲《幸福之家》,公益色彩的《温暖广州》,粤语童谣曲风的《食荔枝》,也少不了网络爆款的流量神曲《叶问宗师》,沧海遗珠的非主打《又是这秋季》、《小客店》;古诗词方面则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临江仙.夜归临皋》、《西江月》等。在“贤人序音乐茶会”清幽雅致、古朴与现代交融的环境中,陈辉权精挑细选的“粤味”作品,在青花瓷器与茶香袅绕的微醺中,焕发极具人文艺术气息的格调。

祖籍广东顺德的陈辉权,童年时最早的音乐熏陶却是来自传统粤曲,直到读中学时,他才开始听各种中西流行曲,其中他尤爱粤语歌,源于那种根植母语的亲切感。大学时,陈辉权本来读的是美术设计,但因为喜欢弹吉他开始学习乐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那“潮流兴夹Band”的年代,对陈辉权启蒙至深的是Beatles、Dire Straites这些摇滚班霸以及香港Beyond乐队,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的粤语流行金曲对他也影响颇大,这些潜移默化日后都沉淀在他音乐创作灵魂内。受当时乐队风潮影响,陈辉权组建了自己的第一支乐队“长征”,不过主要还是翻唱,没有自己的原创作品。

“丰收音乐合作社”迟来的首张唱片《不再说永远》

毕业后,因为对音乐的热爱,令陈辉权毅然放弃原先优厚的工作,1993年,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队友组成“丰收音乐合作社”,从此走上“无悔这一生”的职业音乐人道路。四人乐队中,陈辉权担任主唱、作曲及吉他手,梁天山任作词及贝斯手,李前浩任鼓手,张科是键盘手。“丰收音乐合作社”一开始主要在歌舞厅“炒更”,1994年开始推出原创歌曲及打榜,最初以唱国语歌为主,但成绩平平,1995年改唱粤语歌后,竟然全年每个季度都获奖——《故乡谣》、《爸爸的背影》、《星光篝火俏女郎》风靡一时,各大报纸、电台、电视台争相报道及邀请他们演出。电台冠军歌《星光篝火俏女郎》改成国语版《Every day》经“中国力量”演唱后,更火爆全中国,1996年,《不再说永远》更拿到全国十大金曲。借此势头,“丰收音乐合作社”准备推出乐队首张唱片《不再说永远》,封面也设计好了,可惜受当时广东乐坛歌手“北上”大潮影响,不仅专辑搁浅,乐队成员也各散东西,直到2005年,才由孔雀唱片首次出版发行,多少令人唏嘘……

陈辉权首张个人专辑《音乐大厨》

说起我与陈辉权相识,始于遥远的“博客年代”。那是2006年4月12日,我参加陈小奇老师的广东省流行音乐学会第二届“学会奖”,听到一首很舒服的获奖作品——音乐人陈辉权自创自唱的《老婆靓汤》。我在博客记录:“这个身在福中很知福的广州仔,把广东人最引以为自豪的老火靓汤加上对老婆大人恩爱,写成一首很平民化的私房情歌,很像当年林子祥《分分钟需要你》里“咸鱼白菜也好好味”的情怀。记得在一个音乐论坛,在谈到广东音乐人集体北上时,陈辉权明确表示会留守他这里。是不是一定要呆在故土不重要,但每个音乐人,都该留守他心中的原乡。这里推荐他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1922532,喜欢粤菜和粤音的朋友请进。”当时陈辉权还用“尘挥拳”这个网名给我评论点赞,这灵光一闪的互动,竟铸就我俩廿年不断的乐坛友谊。

《老婆靓汤》收录于陈辉权当年在涂鸦文化出版的首张个人创作专辑《音乐大厨》,封面一头金发的陈辉权颇有几分John Lennon遗风,儿时照片、厨具与吉他的卡通式设计很好诠释了“音乐大厨”的主题,一句“唱好广东本土歌,做好广东本地人”的誓言画龙点睛。唱片内页,陈辉权令人暖心亲笔签名:“请游威大哥批评指正”。这张专辑除了粤味十足的《老婆靓汤》之外,一曲非常接地气的《唔得返顺德》,除了是陈辉权坚守本土的座右铭,也成为风靡一时的粤语潮语;而与广州电视台著名主持陈丹虹合唱的电视剧《乘龙怪婿》主题曲《东南西北十二圈》更透出许冠杰式的鬼马。与当时处于巅峰期的港台精良制作相比,陈辉权这张独立“烹饪”的《音乐大厨》不免过于简朴,但它深入彻底的本土情怀、意气风发的创作才气,注定成为广东流行乐坛经得起考验的传世经典!

从此,陈辉权就一直坚守他深爱的母语——粤语歌的主打创作路线,粤语歌九声六调的独特韵味令他痴迷,也给了他源源不绝的创作动力。如今,粤语歌“声生不息”,在时代风潮下征服了越来越多非粤语母语的外省听众,即使当红如李健等一线歌手也深深为粤语歌的魅力折服。“粤俗好歌”是古已有之的优良传统,生于斯长于此,热爱这片土地,热爱这里的人情风俗,陈辉权从岭南广府文化题材中不断吸取养分,提炼粤语之美,将粤语歌作为自己的“招牌菜”,更将之从一种爱好升华为自己的终身使命。

在创作粤语歌方面,他一般是先写曲再填词,其中声韵的合韵合字是最为重要的,粤语歌的词本身就是一种旋律,旋律与歌词的咬合度高即为之好,尽量追求旋律无缝连接歌词、词曲合一。不过最近几年,他也做了先有词后谱曲的尝试,发现这种做法并非不行,但难度实在要高好多。他将几十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古诗词谱成粤语流行歌或粤语童谣,要做到好听确实太不容易,因此每谱出一首好听的旋律,他都极有成就感。另外有几首相对世俗化题材如美食歌曲也是先词后曲,包括《咪走鸡》、《猪杂粥》、《爬金山》,粤语歌词往往自带旋律,在创作时会带来框框,要写出流行曲的感觉而非咸水歌或粤曲味道,也是高难度的挑战。

陈辉权屡获华语金曲奖

自我创办“华语金曲奖”十六年间,陈辉权作品屡获大奖,他凭《帕米尔的微笑》、《幸福之家》两度蝉联“年度最佳作曲人”,器乐集《风月西关》获“年度最佳NEW AGE专辑”,原创作品集《音乐大厨1/2》入选“十大华语唱片”,吟诵作品《粤韵唐诗》获“年度最佳专辑企划”,《新禧最前线》、《披头四》、《讲古》、《功夫之城》、《岭南醒狮》、《月与歌》共6首作品荣获“十大华语金曲”,可谓入选“华语金曲奖”最多的广东原创音乐人了!评审团一致认同:陈辉权能在香港乐坛几乎垄断粤语歌曲的大背景下,凭众多个人风格化的粤语作品杀出重围,开创不同于港式粤语歌曲的新派岭南原创,既有粤语文化的传承,也有顺应潮流的创新。对于在此获奖,他觉得是自己的一种“缘分”,感谢评委历年对自己的肯定,并非自己作品多厉害,但评委可以听出其中的那份“心”,那种对于做流行音乐尤其是岭南音乐的诚意,对风土人情的熟悉、对这片土地真挚的爱,转换成音符令大家深深感受!以后会继续投送作品,希望继续得到“华语金曲奖”肯定!

2023年陈辉权和朋友的饭局

(后排左至右:梁天山、陈辉权、戈尔巴乔通,前排左至右:李广平、陈丹虹、游威)

其实,我和陈辉权的交集,除了严肃的颁奖工作场合之外,更在日常那一间间地道本土风味的粤菜馆,和他的多年搭档梁天山、陈丹虹、李广平等圈中好友一起把盏畅饮、纵论流行音乐、粤语传承与美食文化,更难忘的是,2014年华语金曲奖策划的贵州“国酒香音乐采风之旅”,陈辉权不仅像个专业摄影师那样一路拍摄特色山水,更充满喜感地参与奔放的民族歌舞,他和梁天山交出的《国酒香》、《因为有你》两首采风作品结合当地风情与流行元素,至今听来仍称得上此类作品的佼佼者。

陈辉权在贵州采风现场

近年随业务发展,陈辉权新设了一间个人工作室“紫气东来”,之所以命名“紫气东来”,是因为开工当日傍晚,工作室阳台正对新崛起的广州白云火车站,一片紫色的祥霞云彩,感觉很好兆头,所以就以“紫气东来”来命名。

2020年,游威在紫气东来工作室为陈辉权颁奖(摄影:康小乐)

作为一位打拼多年的“独立音乐人”,陈辉权也会遇到很多同行遭遇的辛酸,他觉得自己在推广作品方面就是一个毫无办法的弱者——虽然一直埋头苦干,但毕竟个人没有能力做太的资金投入,除了创作方面耗费的时间精力,想把音乐做得更好,资金局限也是一个桎梏,即使音乐做好,又苦于没什么宣传渠道,没有专业公司替自己操作,只能“佛系”地做好歌就上线,发发视频,打打榜,总之走一步看一步,颇有“事倍功半”的感觉。有时,又要在“搵食”和“艺术”之间平衡,这,恐怕也是选择“独立音乐人”这条路必然要承受的宿命与无奈吧!但他也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学会一种不要轻易放弃的心态。已经过了“后生”时不顾后果向前冲的年龄,作为一个有家庭的中年人,要兼顾音乐以外的很多东西,只能鼓励自己坚强一些、有耐性一些,毕竟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业,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陈辉权与梁天山合作无间

在陈辉权众多的合作伙伴中,梁天山无疑是时间最长、感情最深、配合最默契的一位。两人首先是大学同学室友,彼此性格、脾气都非常了解,一齐走上音乐道路,一路走来,从当时的“丰收音乐合作社”,到后来的幕后工作,彼此合作写了非常多作品。沟通时,基本上不用讲太多话,要写什么大概描述一下,写出来相互提下意见,令作品更升华,可谓互助互补、相得益彰。作为填词人,梁天山的文人气质更浓,在书法和篆刻方面极有造诣,两人在审美、生活阅历、艺术见解颇为投契,更容易理解对方所需要的东西,这种合作非常自然。此外,陈辉权与李广平老师也曾有几首作品合作,主要是十年前去新疆采风的作品,以及后来的客家歌,因为做过老师的缘故,李广平的文字非常优美,多年前他写过一篇《有根的音乐》介绍陈辉权,大家知根知底,合作时不须纠结和太多改动。

从乐三十年,终于能在大本营广州举行自己首次个人音乐品鉴会,陈辉权颇为感慨,在“贤士茶会”这样传统文化气息浓郁的地方,来宾都是颇有修养的高雅之士。主题“粤韵细味”,自己挑选的都是一些比较抒情、“粤味”为主的作品,讲广东生活和饮食的作品亦占不少,加上几首谱成粤语歌的古诗词,有形神俱佳的演唱、有声情并茂的诵读,陈辉权认为这样的方式很有品味,也是一种推广作品的全新方式。

每一位成名的歌手、音乐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忠实“粉丝”,陈辉权亦不例外,他自己的粉丝量不算多,但忠诚度极高,都是喜欢他流行音乐和古诗词作品的人。陈辉权从没有刻意去管理粉丝关系,都是新作品发布的时候他们留言,陈辉权尽量去解答、互动,这些留言能给到陈辉权在做音乐疲倦和彷徨的时候,一种感动和继续前行的力量。前几年,他也尝试在新媒体直播,主要是和粉丝互动,朗诵、唱歌,氛围非常好,自己很喜欢这种方式,不过近两年因为时间精力问题减少,但希望未来时不时还是保持这种温馨的沟通。

陈辉权与陈韵融父女情深

“将门出虎女”,陈辉权在爱女陈韵融六岁时就为她专门创作粤语儿歌,或者将一些古诗词谱成粤语儿歌,因为当时学校没有太多环境讲粤语,家人除了他自己也没人会讲,希望通过唱粤语歌让女儿学习粤语及中华传统文化。然后,女儿所在越秀区的学校也发现需要这种方式让学生娱乐和学习。从她六岁开始,陈辉权每年至少都会创作两首粤语儿歌,其初衷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女儿,而是为了整个广州的小朋友。当时越秀区所有的小学每个学期都会搞活动,包括做操的时候都会唱这些粤语儿歌,还组织相关比赛,邀请陈辉权做评委,这件事令他非常开心,也成为他新的使命感。开始为女儿监棚的时候,陈辉权会在录音室一字字地教她正确发音,如何唱比较有味道,加上从事舞蹈教育的妈妈在形体表演方面的熏陶,陈韵融就在这样的氛围下一直唱粤语儿歌,直到中学时才开始唱一些少女成长的歌曲。经过一年“煎熬”,她终于在今年考上了心仪的星海音乐学院现代音乐专业。其实,在高考之前陈辉权和夫人也曾一度为她焦虑,最后的结果令全家欣慰,颇有“女承父业”的成就感!不肯定韵融将来是否一定从事音乐相关工作,但陈辉权内心始终是开心鼓舞的,接下来,该为女儿写一些成人化和小清新的歌曲了!

对于未来的音乐创作道路,陈辉权表示并没有什么新的规划和想法,都是沿着当下道路一直走。虽然年纪大了,但永远要“活到老学到老”,保持一颗童心以及创作的新鲜感。流行音乐这个行业更新迭代比较快,除了向前辈学习,也要不断听年轻人的作品,欧美也好、日韩也好、国内也好,都要不断吸收,哪怕没有太大突破,也不至于太过落后。未来,会继续以粤语歌为招牌,继续创作,内容题材会更加丰富,希望作品能令听众得到更多的的人生感悟、心理慰藉,自己就心满意足了。而古诗词的创作他亦不会停步,能将古人的智慧用一种新的形式去传播,对于小朋友和大人来说都大有裨益,另外就是继续开拓视野,多搞一些活动,多和粉丝接触,多推广自己作品,这也是“独立音乐人”最欠缺的方面,希望从这次“粤韵细味”,能够再次出发!!!

对于陈辉权三十年来的音乐成就,行内人又如何看待呢?多年合作无间的老搭档梁天山表示:辉权是个全能型音乐人,在音乐创作与制作方面,作曲、编曲、主唱、和音、吉他、录音、混音,他都是专业水准。和他一起这几十年,难忘的事情有很多。他的想法天马行空——他送生日礼物给别人,他会买一箩筐,里面装着你能想到的各种生活用品;他很细心——出行前会把要带的东西列表,然后照单执药;他做事认真、坚韧——八年前他开始研读诗经、唐诗宋词和古文观止,都参阅不同版本的注疏,一字一句地查证读音,下死功夫。他很有诚信,粤语叫“君真”——跟他合作,我从来没担心过会有任何问题。

陈辉权、梁天山、劳震宇合力编著《粤韵唐诗》/《粤韵宋词》

曾一起合作出版《粤韵唐诗》/《粤韵宋词》的羊城网创办人劳震宇说:最难忘就是跟陈辉权、梁天山合作的第一个作品《粤韵唐诗》,我们第一次出书,缺乏相关创作经验,但大家都很认真。陈辉权除了为书中的唐诗校正读音,配上朗诵之外,还负责为之绘画插画,这个是整个作品中最花时间精力的地方,他那段时间确实可以用呕心沥血来形容。

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终身荣誉主席陈小奇曾高度赞赏陈辉权:陈辉权是喝着珠江水长大的顺德人,他秉承了顺德人的很多优秀特质:平实、聪慧、勤奋、执着等等,正是这些特质使他从一个优秀的少年画家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广东音乐人、在他的作品专辑中,我欣喜地“领教”了一套音乐风格多样机的“组合拳”,可以清晰地听到他坚实前行的脚步声,坚实而不浮躁。

著名音乐人李广平这样评价:陈辉权的音乐是有根的音乐,他扎根于南中国思想观念最新潮、行动最迅速、资源最丰富、人气最旺盛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用一颗敏感的、极富艺术想象力与吸收力的心灵,从故乡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和人文历史中吸取灵感,用音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斑斓而绚丽的图景。

而我,则倾向用一句“音乐大厨”来形容陈辉权,他就是这样一位喜欢用音乐进行烹调的“名厨”,无论流行、民谣、摇滚、电子、中国风,什么音乐素材在他手上,都能调制出不同的美味佳肴。在流行音乐产业向数字化、分众化转型的今天,能像陈辉权这样坚守岭南广府,坚持创作及演绎风格多元的粤语流行歌,身体力行倡导粤语吟诵的“独行侠”,更属难能可贵。或许,在陈辉权那颗深藏岭南情怀的心里,永远流淌的,正是千年粤文化的血脉和传承!

2014年新版《音乐大厨》汇集陈辉权作品精华(发行:星外星)

注:本文主要照片版权属于陈辉权、华语金曲奖组委会及贤士茶会,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

(文:华语金曲奖创办人兼总策划/全球华语音乐联盟秘书长/资深乐评人:游威)

关于作者: 茶道网

为您推荐